增加的管理层和减速的企业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FIRST
如今,我们都在强调高铁理念,也就是企业想要跑得快,就必须每节车厢自带动力。
但是问题在于,这个动力是什么动力呢?
是安排更多的能人来充当“火车头”还是激发一线生产力员工呢?
在这里,Facebook选择了前者。
举一个例子,众所周知互联网企业新点子、新项目非常多。
然而每一次新项目的成立,他们都会从原有的团队中抽调一些优秀的人才。同时,新的负责人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,自然会画一个大饼,而要实现这个饼,又要招聘很多人。
所以管理层越来越壮大,人员越来越多,成本居高不下。
但问题是,这样做了盈利就会增加吗?
真相是,大多数的项目都夭折了,少数的盈利项目根本无法实现收支平衡,最终还有可能影响主要业务。
而这个道理,扎克伯格也是在裁员的过程中才明白,裁了大量的员工,企业速度不降反增,组织更加灵活,更多的员工开始“自管理”,这也让扎克伯格马上改变了原有的管理理念:
1、取消重复或优先级较低的项目,让团队能够更快地执行最高优先级任务。 2、减少公司层级,进一步扁平化。一些管理者需要重回一线,做具体的事情。 3、小团队作战,不过多增加多余的角色,要以工程师为主。Meta 本质上是一家技术公司。 4、重视工具,希望通过好的工具进一步提升团队的工作效率。 5、鼓励面对面工作。面对面更容易建立信任,信任有助于大家高效工作。靠机制,摆脱能人效应
FIRST
这里,我们再说回来,既然Facebook,在新项目的设计上不合理,那么有没有机制的方法可以化解呢?也就是,公司为效果买单。
这种情况之下,团队负责人到底是要大力招人,还是强化现有的成员,就需要深思熟虑了。
因为他的做法将决定他的收益,如果招了太多人,项目却不赚钱,他可能分文不得;但仅仅省钱也不行,如果没有人才项目也干不好,拿不到钱,项目经理就会自己平衡这其中的关系,取最优值,而这些问题也只有一线的项目经理才可能作出最优解。
理解起来就是,变给公司做项目为“自己创业”。
随着2022年万科开始大力裁撤管理层,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了“去管理化”,让员工实现自管理。
自运行机制之所以颠覆了传统的管理理念,其中非常核心的就是我们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,自上而下再好的战略也可能落不了地,但自下而上却能充分激活一线创新和落地,每一节火车自带动力,火车头只要明确自己的方向,就可以高速发展。
△原创转载授权,请联系后台
【时间】2023年7月1-3日(3天2夜)
【地点】中国·杭州
【适合人群】董事长、股东、总经理、人力总监及核心骨干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