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

世界家庭医生组织于2010年宣布将每年5月19日定为世界家庭医生日,旨在使世界各国所有为社区医疗做出贡献的工作者得到关注和支持。今年的5月19日是第13个“世界家庭医生日”,即日起至5月18日,“上海宝山”微信号每周会推出一期宝山区卫生健康系统 “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”和 “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”提名奖获奖医生的先进事迹,希望全区广大医务工作者向榜样看齐、向先进学习,学习他们“以人为本、关爱病人、方便病人”的服务理念、“恪尽职守、勇于开拓、精益求精”的敬业精神、“不辞勤劳、默默耕耘、无私忘我”的奉献精神、“团结合作、同舟共济、众志成城”的团队精神,为建设健康宝山、打造品质医疗贡献自己的力量!


(资料图片)

本期带您走近第三届“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”获得者、大场镇大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敬丽医生。

“我的初心就是要做一名好的家庭医生,除了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,还要有过硬的技术,用自己的医术做好居民百姓的健康守门人。”上海首批家庭医生、宝山区大场镇大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王敬丽是这么想的、也是这么做的。

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家庭医生,她签约居民3500余人,用心灵温暖百姓,用责任守护生命。

“学霸”体质的家庭医生来了

上海市首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学员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、复旦大学在职研究生……

在社区工作23年,宝山区大场镇大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任医师、家庭医生王敬丽从未停止过学习,除了临床医学,她还学习了心理学和健康管理。

王敬丽和辖区签约居民

知识养分的汲取,让她在从事家庭医生的本职工作时如虎添翼——分析问题时,能够既宏观又微观;处理问题时,能够既全面又突出。“王医生配的药效果好”“王医生会做思想工作”“王医生最了解我”……居民们的体验感提升了,王医生的获得感也增强了。

每一句话都说到居民心坎

王医生除了不断学习,也在不断地把所学运用到居民的诊疗中,如应用了群组管理模式,组建了慢病管理小组。

最早建立的小组是糖尿病小组,主要由病友以小组的形式参加现场活动,测血压血糖,听医务人员讲课,大家一起谈论,学习知识,改变不健康的行为。每个小组大约有15-20个人,比门诊一对一做健康教育效果更好。

在王医生看来,医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。她曾遇到过一位60多岁的阿姨,心脏装过支架,胸闷持续了两天,于是来找王医生。

而王医生对这位阿姨的诊疗,既要考虑心脏有没有问题,又要评估心理有没有问题,还要问问阿姨是不是和家人有矛盾了。她建议阿姨参加支架俱乐部,和叔叔阿姨们一起参与活动。

“我们家庭医生的思维模式是心身医学模式:躯体因素和心理因素都会让人生病,不能只拿着放大镜盯着心脏血管看,而要看到眼前丰富多彩的人。”

“每一句话都说到了我们的心坎上”,这是患者给王医生的评价。长久的、朋友式的医患关系,也让家庭医生对居民的病情和家庭都比较熟悉,从而能够更好地诊疗,更好地传递人文关怀。

不能见面但依旧是王医生

去年,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,不少居民比较容易焦虑。王医生在常规医疗工作外,把很多时间花在居民身上,虽然见面的时间变少了,但是她会通过微信联系咨询病情。

作为有心理咨询师背景的家庭医生,王医生理解很多居民的恐惧,特别是体质弱的老人会比较担心。

王医生经常用心理健康评估量表,为居民进行测量,然后根据程度处理,如果程度比较轻,可以用正念呼吸、渐进式肌肉放松和引导性想象等方式进行自我调适。

在教学相长中传承专业技能

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,平时除了扎根基层繁忙的工作,王医生还默默地承担了实习和住院医师的带教工作。这些年她共带教了包括复旦大学护理学院、震旦学院、中医药大学在内的实习生56人,她还受邀为复旦大学护理学院的护理研究生和黄浦区护理骨干讲课,最近5年作为复旦护理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的社区指导老师,协助培养了3名护理研究生和2名公共卫生研究生。她说,她很愿意做传道授业答疑解惑的老师,让更多的医护人才投身基层、扎根基层,为百姓的健康服务,用爱和责任守护生命。

王医生的座右铭是: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研究总是与临床工作密不可分,结合社区慢性病管理,王敬丽医生作为项目负责人,承担市级、区级课题3项,并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7篇,指导论文撰写10余篇,并承担宝山优青人才的社区指导工作,她的工作得到了同道的一致认可。

通讯员:武厚志

编辑:徐世恒

*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

上观号作者:上海宝山


关键词: